ENGLISH
返回

团队李晓龙教授在人工智能与多媒体内容安全研究中斩获多项

省部级科技奖励

    李晓龙教授,1999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博士毕业于法国卡尚高等师范学校,师从小波分析创始人Yves Meyer教授。近年来,李晓龙教授专注于人工智能与多媒体内容安全领域,深入挖掘,持续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颇具领域影响力的科技创新成果,并获得了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励。

    2022年,李晓龙教授作为第二完成人参与的“数字图像内容安全与保护关键理论研究”项目,荣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该奖项重点奖励原始创新成果,主要授予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做出重大科学发现的个人、组织。针对数字图像在隐藏以及传输等方面的安全性问题,该项目重点开展了大容量隐藏、强鲁棒传输以及高保真提取等方面的研究,阐明了数字图像内容安全保护体系能够从根本上实现可控安全,为进一步提升信息安全领域的隐私保护与可信传输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

   2023年,李晓龙教授作为第二完成人参与的“信息隐藏的基础理论与方法”项目荣获河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该奖项注重前瞻性和理论性,主要奖励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具有重要科学发现的科技成果。针对承载秘密信息的载体难以建模,信息隐藏算法的可证安全性、抗信道攻击性及载体的可恢复性难以保证等重大科学难题,该项目不仅首次阐明了失真函数设计机理,而且率先创建了信息隐藏鲁棒嵌入构造框架与广义可逆恢复机制。该项目取得了多项开创性研究成果,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信息隐藏安全理论体系,引领了国际信息隐藏领域抗检测隐写、鲁棒隐写、可逆隐藏三大主流研究方向的发展,让可证安全隐藏成为现实,有望像密码理论支撑加密通信、隐私理论支撑云计算大数据安全一样,推动隐蔽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

    同年,李晓龙教授作为第三完成人参与的“数字资产权益保护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2023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奖项注重技术创新与实用价值,主要授予完成和应用推广创新性科学技术成果,为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组织。针对数字资产在开放网络环境下的确权、防伪与追踪的关键问题,该项目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鲁棒性和高效性的数字资产权益保护技术。具体而言,针对数字资产容易被非法复制、内部泄露、修改使用等问题,提出高鲁棒数字水印技术体系;针对侵权者非法使用数字作品制作实物、伪造证件等问题,提出了可抵抗物理攻击的数字资产保护技术;针对媒体数据拷贝、篡改等侵权行为的检测问题,研发了实现高效的侵权检索哈希技术。该项目形成了多项发明专利与研究论著,研究成果在多家企事业单位实地应用,有效解决了数字资产权益保护的问题,大力推动了产业应用的技术进步。